英国立博ladbrokes - 官网首页

英国立博ladbrokes - 官网首页

我的位置: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省十二五重点自筹规划立项课题

[ 作者: 审核:gbtech 发布时间:14-01-17 阅读次数:1221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生外源性抑郁症心理调适的对策研究

 

南京市英国立博ladbrokes  王天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来自于不同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个体的性格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学习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特别是经历到不顺心或者困难事件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应对行为。有的学生不需要特别的帮助就可以完成自我成长的任务,有的则需要帮助,甚至还有一些人需要介入专业心理治疗的支持才能够渡过这一人生关键期。

无论是来自医学的、还是心理治疗方面的信息,都在显示着一个相同的情况:近年来的中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有明显提升势态。问题决定了课题内容,需求决定了研究方向。在中学心理咨询实践中,急需研究出具有普遍心理治疗的规律、机制,特别是适合中学生的、面对抑郁症的学校心理治疗操作范式,这将对学校心理教育的中,个别咨询工作的难点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1、选题的背景

社会时代背景: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中,竞争的激烈,使得抑郁症人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社会在进步和发展,人类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在同期提高中,这一现实呼唤着人类有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的抑郁症的方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关注怎么解决因为抑郁而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高自杀率。

学生背景:中学生学校中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学业竞争和人际关系的学习,由于个体人格因素特质的不同、生长的家庭环境因素的不同,在学校环境中同类事件对个体产生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8%—7.8%,终身患病率与成人接近15%--20%。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有更小的趋势。其中一部分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当内疚、自责、低自我价值等心理状态占据情绪主导,并开始更多的指向自我时,抑郁的症状会相对明显。这样的学生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创伤,给学校、社会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时间不长,除了面向全体的心育,还必需兼顾个体。外源性抑郁症中学生在学校中利用相关资源,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对策来预防和干预,得到有效的心理调适,拓展对生活和学业的内在兴趣并最终实现自我调适,对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共同需要: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有更小的趋势,不仅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创伤,特别是自伤、自杀倾向更是给学校、社会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来认清事实,并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对策来预防和干预,进而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负面影响。

2、选题的价值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课题依据人心理功能由人、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理论,对抑郁症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家庭影响等相关元素的分析,整合学校资源以认知-行为调适增加体验感悟,达到对本类学生心理功能的调节,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并探索在学校内开展预防、应对、治疗外源性抑郁症的学校心理调适的对策。

获得学校心理辅导操作性经验和范式:为了提高学校心理治疗的有效性,需要对中学生抑郁症的产生、发病期初期、中期、愈后支持等不同的阶段,都有明确的分析,这样对学校心理教师的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具体操作上,还需要在学生发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并且提示教师关注分析是否有双向表现、急性还是慢性等具体的性状指标,这些都需要有一系列的指导手册,会让学校心理教师形成对此类学生开展心理治疗的操作范式。

对未成年人抑郁症的非医学治疗提供实证经验:未成年人的抑郁症与成年人的抑郁症相比,其治疗和愈后有明显的不同。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个性因素、看待问题的观念虽然受到原生家庭影响较多,但是毕竟可塑性比成年人更强,并且随着青春期身体发育、激素水平调整平衡后,不少学生此类情绪状态有直接好转。学校心理治疗的介入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善目前的情绪状态,而且对于他们成年期之后为人、对事和看待自己的认知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现代学校心理调适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工业发展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学校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上,已经形成行为、认知、认知-行为、情感和认知-情感-行为等5种途径,每种都有相应的具体方法。

近年来中小学生抑郁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4%未满18岁的澳大利亚青少年和22.8%的日本中学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倾向。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塞林格曼(Seligman)教授,是目前风靡全美学校教坛的《英国立博ladbrokes》的理论之父,这一学术观点的创立之始,就有对10-12 岁即有轻度忧郁症状的儿童在进行了二年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引导患者从自我否定转向自我肯定,只是其中的小小一步,但是,它相当有意义。抑郁症患者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与积极心理学之倡导正好相反。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够将正向观念输送给具有抑郁倾向的人,对于抑郁症的预防有很大帮助。

对中学生抑郁症相关元素的调查较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中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很多。200710月,宁波市康宁医院对中心城区1075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45%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0%的青少年存在临床意义的抑郁情绪。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

张志华等人对合肥市5所普通中学的3798名学生进行的《英国立博ladbrokes》显示,中学生生活事件中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有关的生活事件直接与抑郁有关。

根据李一云、季建林等对全国各不同背景的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其影响因调查分析,抑郁障碍中城市中学生表现为更高的生活事件应激父母养育方式上:父母离异发生率高、对他们不闻不问、缺乏情感温暖是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抑郁症的学校治疗的成果以个案方式呈现较为普遍。目前针对中学生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研究成果中,大多以一个个体的心理咨询的流程来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以个案报告的方式来呈现。在学校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心理咨询开展的认知治疗,从深度上有专业治疗的借鉴意义,但是专业治疗的学校推广性不强。

国内外心理教育、医学界研究均意识到:心理咨询对未成年人的抑郁症的康复有良好的作用,特别是轻度症状(或不需服药)的效果更佳。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社会心理、病前人格三个主要因素。

2、英国立博ladbrokes对中学生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研究:主持人近5年在学校和市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开展心理咨询过程中,接触到抑郁症或者抑郁倾向学生超过百例,仅从等待课题立项到开题这半年又增加12例,其中3人曾经流露过自杀念头。几乎每个同行都有这样的感受:中学生抑郁症的人数在增加。在开展学校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大多数学校心理治疗很有效,而少部分则效果不大,特别是有遗传元素和重度的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效果均不明显,难以做到对他们的症状有效改善。此类学生要有更多的改善其身体基础的医学治疗。

英国立博ladbrokes意识到:因中学生抑郁发病率显著提高、高自杀倾向等原因,对中学生抑郁症的关注点很高,并且以调查数据、分析发病原因、城乡影响因素对比等各种数据材料的分析为主体,也有以专业人士的个案治疗流程为成果,但是对于利用学校大环境资源对中学生外源性抑郁人群的心理调控研究很少,即使有些调查分析中涉及到一点,然而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本研究可以对此有积极的补充。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抑郁症主要表现:抑郁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它既包含心理活动的异常,也包含内分泌及脑生理的变化。抑郁症有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运动抑制)等表现。并且常常有心境不佳;丧失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显著、持续、普遍的抑郁状态;消极悲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

2、外源性抑郁症:抑郁症常有四种分类方式:内源性和外源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单相和双相、精神病性和神经症性。按照来源分方式有二种,其中一种分为外源和内源两类。外源性抑郁症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是对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应的结果。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遗传成分比较突出。

3、中学生外源性抑郁症及主要表现:本研究中的中学生抑郁症是指外源性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的、有心理功能失调和障碍,但尚不需住院治疗,能与环境和人接触,虽影响个体生活的有效性,也没有给他人和生活带来危害性的影响。

体现在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抑郁表现有: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不想去学校、开始不喜欢于同学交流、讨厌噪音喜欢独处、笑起来都不是发自内心的了、情绪压抑爱生闷气、有时难以控制情绪,不少学生还表现为赖在床上不起,开始喜欢逃避一切,不少学生有躯体化反应:头疼、胃疼,严重的会有自虐自杀倾向。

4、心理调适:心理调适是把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学校情境,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它的范围比心理咨询更宽泛。本课题研究期待主体仍然包含有个别咨询(个别与家庭)、团体辅导(发展与治疗)两种基本形式,但是会更多的在这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运用学校内部资源实现多种层次支持。心理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广泛资源,调动家庭积极因素,采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相应的心理治疗措施,以认知行为调节为核心,有针对性的缓解身心症状,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自我发展,达到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目的。

本课题并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以人本和认知行为理论为基本精神,了解本症状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因素,探索外源性抑郁症中学生成因,为有效的心理辅导寻找奠定个体致病人格共性因素依据。在实践中以认知行为治疗,以达成自我调适为最终目标,促使学生能重新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同时探究心理调适系统对个体影响的有效性,并对效度形成一定的评价标准,努力探索出由学校力量带动、激发家庭积极支持的策略,并使之成为学生心理健康获得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课题研究支撑理论:

本课题研究意图充分利用校园多重资源,开展多种途径的心理辅导工作,以促进抑郁症学生的情绪得以改善、修复。因此会用到多重心理教育的支持性理念。

1、心理教育理论:心理教育简称心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2、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对致力于当事人建立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拥有自尊自信,以克服成长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人本主义心理学:该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积极主动的,它更多注重人本价值,因为人有自尊和自由。更多的看到人具有的乐观、爱、善良、利他主义、同理心、道德、高峰体验、自我实现。任何人都有着奋发向上、自我肯定、无限成长的潜力,能够对自己负责,这为英国立博ladbrokes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积极心理学:属于人本流派,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 M.)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等三方面内容。其主要观点的浓缩就是:幸福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这对抑郁症状中学生的治疗和愈后的自主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

4、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5、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主要观点有: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机制的影响。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

6、沙盘游戏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e Jung)的分析心理学,是“通往心灵的捷径”。是让来访者在“自由和受保护”的时空里自发地展现个人的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并获得自愈的方法。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相比较,沙盘游戏疗法给予来访者更多的是非言语性的支持,更容易深入来访者的无意识,更能够洞察当事人心理轨迹。在面对不是很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内在情绪的学生面前,借助沙盘可以让咨询双方有比较好的沟通和了解。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研究假设

1、研究目标

1)探索外源性抑郁症中学生成因,并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以人本和认知行为理论为基本精神,了解本症状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因素,为有效的心理辅导寻找奠定个体致病人格共性因素依据。

上一篇省十二五滚动重点自助规划立项课题